◇乌梁素海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需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流域全要素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黄河几字弯地区加大流域湿地保护和沿黄生态走廊建设力度,让黄河更加安澜年8月9日,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一位农民在观察葵花的生长情(摄影:彭源)“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横亘于内蒙古中西部的阴山山脉一带,自古水草丰美。阴山南麓广大平原被黄河滋养,充满生机。黄河流经巴彦淖尔公里,历史上改道形成1.8万平方公里的乌梁素海流域。乌梁素海承担着调节黄河水量、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区域气候等重要功能,是黄河生态安全的“自然之肾”。但长期以来,由于农田退水和部分城市生活污水、工业废水进入乌梁素海,加之生态补水不足,乌梁素海水质一度恶化为劣Ⅴ类,湖区面积大幅缩减。生态环境问题特别是乌梁素海的治理,成为制约巴彦淖尔经济发展的突出短板。为有效解决问题,位于黄河几字弯上的内蒙古有关盟市修复林草田园、治理河湖沙漠,取得明显成效。特别是巴彦淖尔近几年以乌梁素海流域综合治理为抓手,向生态优先、绿色高质量发展加速迈进,为中国北方保护和修复生态探出一条新路。湖泊治理:岸上找法子巴彦淖尔市委书记常志刚说,乌梁素海问题在水里,根源在岸上,必须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统筹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统治理,全流域全要素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才能彻底消除生态隐患,为河套灌区现代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创造条件,为保障黄河中下游生态安全作出贡献。近几年,巴彦淖尔市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系统观念的原则、整体布局的思路,编制乌梁素海全流域综合治理规划,以及矿山、林业、草原、沙漠等专项治理规划,推进重点区域生态治理。当地农民曾为追求作物产量长期过量施肥,成为土壤和湖泊面源污染的主因。年起,该市通过奖补激励、农技推广等手段,全面开展控肥、控药、控水、控膜“四控”行动。“没想到少用化肥还能领到农资补贴。”杭锦后旗三道桥镇和平村农民吴喜茂说,为响应控肥政策,他给自家耕地测土配方,调整化肥用量,一年还能免费得到8吨有机肥和3卷国标地膜。临河区新丰村农民金海告诉记者,请农技员取土配肥后,每亩地少施肥料10多公斤。“土壤板结减轻了,种出来的葵花籽色泽也比以前好了,每亩地还少花20多元化肥钱。”巴彦淖尔市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刘双平说,通过测土配方、改变施肥方式,有效提高了肥料利用率,对减轻面源污染起到显著效果。“四控”行动既减少了农业面源污染、改善了入湖水质,又促进了农产品品质提升。当地还抢抓机遇,实施乌梁素海流域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国家试点工程,推进点源、面源、内源治理,开展矿山和草原生态修复,探索出一套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保护修复的新模式、新路径、新做法。如今,巴彦淖尔市生态环境不断改善,乌梁素海水质总体稳定在Ⅴ类、局部达到Ⅳ类。防沙治沙:牵住生态恶化的“牛鼻子”站在黄河几字弯西北侧的巴彦淖尔市磴口县,只见黄河绕城而过、良田郁郁葱葱。梭梭林、中药材等沙生植物给沙海披上绿装,万亩葵园把黄河沿岸点缀得生机盎然。很难想象,这里多年前曾长期遭受乌兰布和沙漠袭扰。磴口县有民谚云:“一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小风眼难睁,大风活埋人。”黄河从青海、甘肃、宁夏进入内蒙古后,便遇到乌兰布和沙漠。乌兰布和,蒙古语意为红色公牛。为牵住生态恶化的“牛鼻子”,黄河几字弯两岸6个盟市防沙治沙,着力筑牢沿黄生态屏障。20世纪50年代起,巴彦淖尔广大干部群众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在乌兰布和沙漠东缘建起一条长公里、宽米至米的大型防风固沙基干林带,有效阻止沙漠东移,保护河套平原。磴口县一年接着一年干,绿色逐渐增多,生态日益变好。磴口县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韩应联说,全县森林覆盖率由年的19.2%提高到年的20.6%,沙尘暴等异常天气明显减少,境内的乌兰布和沙漠每年向黄河的输沙量由多年前的万吨减少到不足0万吨。年8月,巴彦淖尔邀请以色列考察组考察洽谈合作事宜,中国和以色列防沙治沙生态产业园项目迅速落地。年,乌兰布和沙漠治理区被生态环境部列入全国第四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巴彦淖尔成为防沙治沙用沙的标杆示范城市之一。当前,中国—以色列(巴彦淖尔)现代农业产业园正加快推进,成为全国首个同步引进以色列防沙治沙集成技术和以色列现代农业产业集群的城市,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推广的“巴彦淖尔经验”。作为内蒙古境内黄河流经最长的地区,鄂尔多斯市采取多方投入参与的修复建设模式,实现荒漠化和沙化土地面积“双减少”、森林覆盖率和草原植被覆盖度“双提高”,入黄泥沙量由过去每年1亿多吨减少到万吨左右。包头、呼和浩特等地加大黄河流域湿地保护和沿黄生态走廊建设力度,让黄河更加安澜。用科学守护绿意走进巴彦淖尔城市乡间,建筑整齐、绿树环绕、小溪潺潺,一幅幅生态美、百姓富、乡愁浓的画卷正徐徐展开。党的十九大以来,巴彦淖尔提出建设现代化生态田园城市,并建立生态治理和绿色发展院士专家工作站,给当地绿色高质量发展提供“智慧大脑”。盛夏季节,在五原县塔尔湖镇联丰村三组,田野上绿树葱茏,大棚里甜瓜飘香。联丰村做足“田园”这篇文章,引进农业公司,集中流转土地亩,建设温室大棚多栋,带动农民发展绿色有机高端果蔬。“大棚里的‘白梨脆’香瓜6月初上市,每公斤卖10多元钱,亩均收入1.4万元。紧接着可以种植西红柿,很受企业欢迎,订单价格每公斤将近1元。”村党支部书记张文军说,村里还引导农民在房前屋后随坡就势补种草木,在绿化土地的同时,田园被打造得更像公园。当前,巴彦淖尔建成29个田园综合体和个农牧业示范园区,70%的耕地条件得到有效改善,森林覆盖率达到8.5%,草原植被覆盖度达到27.7%,被评为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市和国家园林城市,荣获全国生态建设突出贡献奖。作为半干旱地区,呼和浩特市为保护难得的绿色,自年起引进内蒙古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探索“人工干预+自我修复”生态循环模式修复这片城中草原——敕勒川。蒙草公司品牌负责人陈睿珏说,科研团队先通过坐标点、历史资料和大数据技术,结合实地调研,给出最适宜的乡土植物配置和技术方案。科研团队还采用人工撒播和机械喷播相结合的方法播种,并配合草原封育、草原松耙、草原灌溉等手段修复治理,最大限度再现原生典型草原生态情景。经过2年多修复,荒滩变草原,植物恢复到50多种,獾子、狐狸、野兔等动物数量明显增加,生态系统逐渐恢复,草原生态风光得以重现。特别是年以来,敕勒川生态系统、植物群落稳定,依靠自然降水即可自我繁衍。(作者:殷耀张云龙于嘉朱文哲)分享到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sp/pgsp/6781.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