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雀斑医院简介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211202/10019820.html 本文转自:人民网-内蒙古频道 07:19“满眼一片白茫茫,寸草不生碱圪梁。年年辛苦都瞎忙,大片土地尽撂荒。”这是过去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五原县盐碱地的真实写照,也是当地农民面对盐碱地束手无策时的无奈感叹。 未改良的盐碱地。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供图 地处黄河最北端的五原县因水而兴,耕地土壤类型主要为灌淤土,耕地面积万亩,引黄灌溉。但受气候因素、灌排设施、耕种方式等影响,特别是年引黄灌溉9.7亿方,排出1亿方,致使30万吨左右盐分滞留,“盐随水来、水去盐存”,形成了万亩盐碱地,占全县总耕地面积的53.4%。 五原县盐碱化灌淤土含盐量在0.3%~1.0%,盐斑含盐量大部分超过1.0%,一般作物很难捉苗,只能种植向日葵。非盐斑也由于盐分含量较高,抑制作物生长,一般产量较低,仅为非盐化灌淤土产量的30%~70%。 未经改良的盐碱地。人民网张聿修摄 盐碱化耕地面积大、分布广,制约着当地农业的发展。年,五原县实施了5万亩盐碱地改良试验示范项目。项目区共有盐碱化耕地5万亩,其中轻度0.75万亩,中度2.5万亩,重度1.3万亩,盐碱荒地0.45万亩,是巴彦淖尔市最具代表性的集中连片盐碱区。 项目试验探索出撒施脱硫石膏、明沙、有机肥、改良剂、种植耐盐作物“五位一体”技术、“上膜下秸”技术、“暗管排盐”技术等盐碱地改良技术新路径、新模式,与中国农科院、清华大学等17家科研院所、30位专家合作,开展22个研究课题试验,引进55家企业试验改盐新技术21项、改盐新产品36个,因地制宜试种抗盐牧草新品种30个,改造后新增耕地面积约亩,为发展绿色产业创造条件。 一项项工程改盐增草技术,让曾经的5万亩盐碱地,变成了“田成方、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林成行”的生态画卷,耕地质量普遍提高1~2个等级。 盐碱地改良后种起了高粱。刘九维摄 昔日的盐碱荒滩变良田。刘九维摄 改良后的土地。五原县农牧业技术推广中心供图 五原县荣丰办事处荣义村王成林是盐碱地改良的受益者,他说:“以前我们这盐碱化严重,啥也种不成,种了出苗率也不高。经过改良以后,既可以种葵花,还可以种玉米,还增产了,给我们增加了收入。” 土地改良让当地村民受益。人民网李睿摄 土地改良让当地村民受益。人民网李睿摄 秋收时节,农户采收向日葵。人民网张聿修摄 五原县持续对盐碱地进行改良开发和有效利用,坚持盐碱地改良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全域乡村旅游相结合,通过园区示范、科技支撑、产业融合,已在昔日瘠薄的盐碱地上走出了一条绿色高效的现代农业发展和乡村振兴之路。 五原县还将继续把试验田的成果向全县推广,计划全县万亩盐碱化耕地改良任务五年完成,有效提升耕地质量,有效增加地表植物覆盖率,增强水土保持能力,为农业稳产、高产提供有力保障。 (文字综合自巴彦淖尔日报、五原县融媒体中心) 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中国正能量网络传播专项基金资助支持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643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