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人问,哪个人类工程最大?经历的时间最长?我会说:长城。 从西周开始长城修建持续23个世纪;中国历代长城总长度超过2万公里;长城是世界文化遗产。 今天的内蒙古就留存历代长城超过7千公里,包括战国(赵、燕、秦)、秦、西汉、东汉、北魏、北宋、西夏、金、明等多个历史时期,分布于12个盟市的76个旗县区境内。 ◎战国时期的长城 春秋时期,列国之间为了相互防御而挖掘界沟,史籍中称作“封略”。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骑马技术的不断推广,列国之间的疆界演变发展为垒筑的墙体,这种作为国界的长墙就是最早的长城,即早期长城。 战国晚期,“七雄”之中的赵、燕、秦三国与匈奴相邻,都在与匈奴的边界之上修筑了长城,分别为战国赵北长城、战国燕北长城和战国秦长城,早期长城的构成包含了长城墙体、烽燧、障城等三大要素,这些不同时期的长城在内蒙古境内均有分布。 赵北长城 赵北长城开始修筑于公元前年,有2多年的历史。战国赵武灵王即位之后,为了适应与楼烦、林胡等作战,做出了“胡服骑射”的重大决策。这使得赵国很快走上了一条强兵之路,先后征服了楼烦等部落,领土面积几乎扩大了一倍。在向北夺得大片土地和人口之后,从公元前年开始,赵国修筑了东起代郡,中经阴山,西至高阙的长城。 相对于赵国以前“属阻漳、滏之险”修筑的赵南长城,这道长城一般被称为赵北长城。调查发现的战国赵北长城的东端起点位于今河北省尚义县下马圈乡上白窑村西北1.34千米处,由此向西北方向延伸,于兴和县城关镇脑包窑村东1.7千米处进入內蒙古自治区境内,贯穿于乌兰察布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巴彦淖尔市的阴山山脉南麓地带,西端止于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战国赵北长城在内蒙古境内长达千米,沿线调查烽燧座、障城30座。 燕北长城 赤峰境内燕北长城 战国时期,燕国为了防御邻国和东胡人的进攻,筑有燕南长城和燕北长城。内蒙古境内燕北长城主要分布于赤峰市和通辽市,现存南、北两条墙体,相距10至50公里,称为燕北内长城和燕北外长城。 燕国于燕昭王在位期间(前年至前年),国力达到了一个极盛时期,大将秦开北逐东胡,东胡退却千余里。受到沉重打击的东胡部落,退居西拉沐沦河以北。而燕国仍有后顾之忧,燕昭王在公元前年至前年,修筑了燕北长城,并设置五个郡,以拒东胡。 燕国长城开创了我国修筑长城的营造格局。因地形,用制险塞,便于攻战;列亭台,候望所居,利于瞭望;设障塞,山中扼关,便于据守;筑城堡,控扼全线,利于驻屯,调遣戍卒。 战国秦长城 鄂尔多斯伊金霍洛旗内战国秦长城遗址 战国秦长城修筑于秦昭襄王时期,所以也称作战国秦昭襄王长城。据《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秦昭襄王时,义渠戎王与宣太后乱,有二子。宣太后诈而杀义渠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残义渠。于是秦有陇西、北地、上郡,筑长城以拒胡”。 战国秦长城由今陕西省府谷县自南向北进入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在准格尔旗向东北经达拉特旗后,再向西止于东胜区。在鄂尔多斯市境内,战国秦长城墙体总长度近95千米,沿线调查烽燧19座、障城2座。 ◎秦长城 秦长城西起甘肃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黄河以北的长城由阴山山脉西段的狼山,向东直插大青山北麓(现巴彦淖尔的乌拉特中旗、前旗和包头的固阳境内),继续向东经乌兰察布市集宁区、兴和县至河北尚义县境。 巴彦淖尔市境内的秦长城 在内蒙古境内,位于包头市的固阳秦长城和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的小佘太秦长城保存最为完整。包头市固阳县境内的秦长城,长达公里。在金山镇长约10公里(东起康兔沟,西至阿善沟)的一段秦长城保存十分完好,个别地段基本保持了原貌。 这段长城长约3公里的墙体内侧凿刻着百余幅岩画,有北山羊、骆驼、驼鹿、舞者、骑者等,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据考证,其中一些是来往于长城下的匈奴人之作品。在秦长城附近还有蒙恬大将点将台、匈奴万箭穿石处、孟姜女哭倒长城段等历史遗址。 小佘太秦长城东与固阳秦长城相接,西至阴山之狼山山口,随山势起伏绵延不绝,东西相望不见首尾,气势非常壮观。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曾在内蒙古中部山脉阴山考察过战国、秦汉长城,他在《水经注》中这样描写阴山的长城:“沿溪亘岭,东西无极。”在小佘太秦长城北侧米处,已发现70余幅阴山岩画。 秦长城大多蜿蜒于山岭之上。它的修筑方法是因地制宜,山地多用石块、石片或土石混筑,山谷隘口及平川地带多用夯土筑成。石砌长城遗迹保存尚好,土筑城垣多数毁坏,而土石混筑的城墙,由于多年风雨的侵蚀,如今只留下路基状痕迹。 ◎秦汉长城 公元前年,秦始皇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筑长城万余里,以防匈奴南进。秦把原秦、赵、燕三国在北方的长城连接起来,重新修缮,并东西扩展,筑万里长城。后汉武帝又派卫青进行过修复,故又称秦汉长城,距今已有余年。 ◎汉长城 在中国历代修建的长城中,汉代长城最长,超过1万公里。 据《汉书.武帝纪》记载,汉太初三年(公元前年),汉武帝“遣光禄勋徐自为筑五原塞外列城,西北至庐朐。”“庐朐”指阿尔泰山南麓某地。“塞外列城”即修在塞外的长城,被考古学界称为汉外长城。因“塞外列城”为汉朝光禄勋徐自为所筑,又称光禄塞。 巴彦淖尔市境内汉外长城遗址 汉外长城修筑了并列的两条,分南线和北线,两条汉外长城筑有若干座城障塞亭及烽燧。南线由今包头市达茂旗新宝力格苏木向西沿伸,进入乌拉特草原,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经巴音前达门苏木、宝音图苏木、乌力吉苏木西北境,逶迤进入蒙古国境内;北线由今包头市达茂旗红旗牧场向西北延伸,进入乌拉特草原,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后旗经巴音前达门苏木、宝音图苏木、乌力吉苏木转向西北,由乌力吉苏木的沙尔扎格、呼伦陶力盖西北,进入蒙古国境内。 汉外长城在草原大漠腹地,多为夯土而筑,个别地段就地取材用石头砌垒,或外砌石内填土。 ◎隋长城 隋朝在其38年的兴衰历程中,为防御北方突厥、西北吐谷浑,在今辽宁、山西、陕西、内蒙古、宁夏都修筑过长城。多是在秦汉长城的基础上修筑、加固和改造。新修的长城仅有两条: 一条是隋文帝开皇五年(公元年),由崔仲方督修的灵武朔方长城,西起今宁夏灵武市境内之黄河东岸,东至今陕西绥德县西南,全长约公里。这条长城由西向东穿过今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南部,遗迹尚存。 另一条是隋炀帝大业三年(公元年)所筑的长城,亦称通漠长城,西起今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的十二连城,东至今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境内浑河。遗憾的是这条长城已经看不到地表的痕迹了。 从卫星图片上看,鄂托克前旗境内隋长城遗址墙体笔直,位于明长城头道边和二道边以北,距明长城50--米,与明长城走向一致,呈东西走向贯穿鄂托克前旗南部。这段隋长城从宁夏进入鄂托克前旗上海庙镇南,向东行,经十三里套、宝日岱、四十堡,折向东南进入宁夏盐池县高沙窝乡境内。 ◎宋代长城 年10月,鄂尔多斯长城调查队队员们在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羊市塔发现了4座底部为黄土夯筑的烽火台,他们一路向北走下去,发现了这样的烽火台共有20多座,后期又陆续发现了更多。这些烽火台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烽燧线,这便是内蒙古唯一的一段宋代长城——北宋烽燧线。 准格尔旗羊市塔宋代烽火台 在烽燧线东南,分布有3座宋代城址,那就是丰州故城、永安砦和保宁砦。据《中国历史地图集(宋.辽.金时期)》记载,宋辽金时期,鄂尔多斯高原西部、中部等大部分为西夏领地;东北部的今达拉特旗、东胜区、准格尔旗被辽占据;准格尔旗南部属于北宋管辖,为宋丰州属地。丰州故城也是内蒙古地区唯一的一座宋朝州城。烽火台的预警、卫星城的护卫、丰州城的坚守形成了一条宋朝针对西夏和辽的多重军事防御体系。 ◎金界壕 金界壕始建于金太宗天会年间(公元年——年),全长0余公里。北方的女真人建立金朝后,为防御蒙古骑兵南下开始建界壕,也称“长城”“旧寨”“兀术长城”“明昌长城”。绝大多数为土筑,由壕、墙体和附属边堡组成,墙体外侧往往附设马面,采用分段方法构筑。 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的金界壕 金界壕遗迹主要分布在内蒙古境内,部分地段在俄罗斯和蒙古国境内。它由东向西贯穿呼伦贝尔市、兴安盟、通辽市、锡林郭勒盟、乌兰察布市、包头市。在兴安盟扎赉特旗绰尔河右岸分为两条,其南线又分出一条岔壕。三条界壕略呈“川”字形进入科尔沁右翼前旗,犹如卧龙蜿蜒于崇山峻岭、边塞重地。之后,一条界壕西进锡林郭勒盟,两条进入通辽市。 ◎明长城 明长城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从明初洪武年间开始修筑,亦称边墙。 明朝建立以后,退回到漠北草原的蒙古贵族鞑靼、瓦剌诸部仍然不断南下骚扰抢掠;明中叶以后,女真族又兴起于东北地区,也不断威胁边境的安全。为了巩固北方的边防,在明朝的多年统治中几乎没有停止过对长城的修筑工程。 明长城东起辽宁虎山,西到甘肃嘉峪关。内蒙古南部边缘有两道明长城遗址,主要一道称作“大边”,明朝时分别属大同镇、山西镇(今山西省偏关县)、延绥镇(今陕西省榆林市)及宁夏镇管领。 在大边北面还有一条明长城,称作“二道边”或“次边”,都在内蒙古境内。东端起点乌兰察布市兴和县平顶山,西至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黄河东岸,全长约公里,墙体均为夯土筑成。 呼和浩特市清水河县境内明长城 年,乌兰察布市凉城县文物保护人员在长城巡查过程中,新发现一处长城遗迹。,此次发现的长城遗迹地处境内明长城“大边”与“二边”之间,起点位于凉城县六苏木镇庙沟村西,与明长城二边隔沟相望。同时,在凉城县三道沟村西南发现敌台一处,在该县曹太夭村东发现敌台、烽火台各一处。 ◎结语 无论是砖石砌筑还是黄土堆建,草原上的长城静静伫立,就像一位历经沧桑而不愿多言的老人。 草原那么静,只能从风中听到一点点那时候金戈铁马的余音。 长城长,不仅仅是墙,更是岁月沧桑; 草原辽阔,不仅仅是空间,还有时间……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